地質災害一直威脅著生態環境、經濟建設和人類生命財產安全,其主要災害形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如何做好地質災害的防治一直是一個難題。
為了能對此類災害做出及時有效的應對,山東仁科設計了針對于地質災害的GNSS位移監測站。
它利用了GNSS和計算機技術、數據通信技術、數據處理與分析技術,通過對不穩定滑坡體、地面塌陷及地面沉降等地方進行實時數據采集,并將數據上傳至環境監控云平臺進行變形分析及預報,從而實現遠程網絡在線實時監控的目的。適用于地表位移監測和建筑物的形變監測,如滑坡、邊坡位移、橋梁形變、水庫大壩、礦山地質災害等。
小知識:GNSS的全稱是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間的任何地點為用戶提供全天候的3維坐標和速度以及時間信息的空基無線電導航定位系統。它是泛指所有的衛星導航系統,包括全球的、區域的和增強的,如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美國的GPS、俄羅斯的Glonass、歐洲的Galileo,是個多系統、多層面、多模式的復雜組合系統。
GNSS位移監測站的優勢
01位移監測
①N+1靈活組網布點。山體滑坡的過程是漫長而緩慢的,如果不借助儀器觀察,僅憑肉眼極難發現。用戶可以在容易出現滑坡的山體上,采用N+1靈活組網布點的方式(即一個基準站對應多個測量站,一個基準站最多對應32個測量站),全天不間斷的觀測山體位移趨勢,預判山體滑坡出現的幾率,以便提前做個緊急預案。
②同時測定多點三維位移。水庫大壩坍塌不是一下促就,而是受到一些因素影響,比如壩基沉降、壩體邊坡失穩、沿溢洪道等水工建筑物的滲漏和侵蝕引起的內部侵蝕、滑坡、極端風暴或大雪融化等其他自然災害。這些因素都會導致水庫大壩發生一定的位移,當位移達到一定程度,水庫大壩再也支撐不住這樣的變化,才會倒塌。
山東仁科GNSS位移監測站采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格洛納斯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衛星定位技術,聯合了RTK載波相位差分定位技術,可同時測定多點的三維位移,精準判斷水庫大壩在漫長歲月中的細微變化趨勢。
并且高精度GNSS芯片聯合RTK載波相位差分定位技術,能夠最大限度接收GNSS衛星信號,保證響應快速、測量準確,且不受周圍氣候條件影響,可以實現24小時無人值守自動監測,并將監測到的數據通過4G/WIFI/以太網的方式,上傳至綜合環境監控云平臺,讓用戶實時掌握被測點的“動態”。
免費綜合環境監控云平臺
綜合環境監控云平臺是山東仁科為用戶量身打造的免費服務平臺。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無需進行復雜的網絡設置,只憑借賬號就可以隨時隨地登錄云平臺,查看設備監測到的實時數據。
綜合環境監控云平臺擁有自動報警、歷史記錄查詢/下載/導出/打印、支持多級權限訪問、增添子賬號、電子地圖、大屏可視化等功能。
其中的超限報警功能擁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在基坑在開挖的過程中,由于基坑本身會對周圍地質產生影響,局部土層會有向基坑內部傾倒的風險,用戶可以將GNSS位移監測站安裝在基坑邊坡上,并為其設置位移變化量的上限值,一旦其位移變化量超過此限值,平臺便會第一時間向用戶發出報警信息,危急時刻,給與用戶警示,提前洞察危險,以便用戶及時撤離。
GNSS位移監測站還預留了485通訊接口,可做485從站使用,免費連接本地監控軟件。
02設備安裝
①供電方便。GNSS位移監測站搭配太陽能供電,完美達到充電五小時,還能用5天時間!有效解決戶外搭設線纜、供電不便、續航困難等問題。
②金屬噴塑電控箱。電控箱使用抱箍固定,耐陽光照射、耐雨水腐蝕,設備接入的線纜采用1對1對插,操作簡單,容易上手。底座可用4個膨脹螺絲安裝,加入加強筋讓其更加牢固。如果是在用土質地面中,也能夠選擇地籠安裝,就算面對狂風天氣,依舊穩穩當當。
③內部走線。防水對插線均為桿體內部走線,桿體上設有微聯孔,在使用時用小錘或螺絲刀敲開,方便進出線;在不使用時則與桿為整體,更加美觀。
03設備配置
GNSS位移監測站設備參數可通過手機配置軟件“藍牙配置軟件”對基準站所在的經緯度、目標地址、目標端口、發射頻率、接收頻率等進行配置,簡單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