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蟲是農作物的一大殺手,也是農民的心頭恨。從種植業誕生開始,便上演著人們與害蟲“斗智斗勇”的情景劇。由于科技的進步,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人們學會了借助科技之手來防治害蟲。大大減輕了農民的種植負擔,降低了害蟲對作物的傷害程度,從而提高果實的品質和產量。
目前害蟲防治的方法有農業防治、化學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蟲情監測等防治方法。農業防治是相對來說比較節約經濟成本的,但費時費力;化學防治主要是采用殺蟲劑等化學物質進行防治,而這一過程不僅使害蟲產生抗藥性還會在作物上有農藥殘留;物理防治是應用各種物理因素和設備來防治病蟲害的方法例如:黃板籃板、黑光燈、糖醋液引誘等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害蟲的天敵進行防治;蟲情監測法是利用現代無線傳輸技術、數控技術、物聯網等技術,結合實踐經驗和歷史數據,實時監測田間病蟲害情況的方法。

今天來介紹一下蟲情監測害蟲防治法。建大仁科農業蟲情監測系統包括蟲情測報儀和農業蟲情測報平臺。可自動完成誘蟲、殺蟲、蟲體分散、拍照等操作,可以將蟲體照片上傳到農業蟲情測報平臺并展示AI或人工識別結果,實現對蟲害的預測和分析。
蟲情測報儀建大仁科KH-CQ-4G-100農業蟲情監測系統包括害蟲誘捕系統、處理系統(紅外殺蟲、害蟲烘干、平鋪傳送)、拍攝系統、傳輸系統。蟲情測報儀采用黑光燈誘蟲原理誘捕害蟲,遠紅外處理系統對蟲體進行處理。對蟲體處理完畢后,由傳送帶將蟲體運輸到拍照區域內,高清攝像頭自動完成拍照成像經由4G網絡將照片上傳至蟲情測報平臺。

農業蟲情測報平臺
農業蟲情測報平臺是一款集AI識別、蟲情分析、蟲情展示、區域統計、蟲情趨勢分析、蟲情設備實時控制等功能于一體的遠程在線監控平臺。實時蟲情頁面可查看設備拍攝的蟲情圖片;蟲情分析可以“自動識別”或“人工識別”所拍攝圖片的害蟲信息;統計分析頁面可查看時間段內區域害蟲統計狀況和設備害蟲數量變化趨勢;平臺有自動模式和手動模式兩種控制模式,自動模式實現無人操作環境下蟲情監測設備自動運行。

農業蟲情監測系統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技術,提高了防治蟲害的能力,為實現科學治蟲、增產創收提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