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氣象站是一種新的氣象觀測方式,是氣象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是防災減災、預報預警的科學依據,也是是我國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相關部門正式建立并使用自動氣象站后,我國氣象監測的精準度和穩定性都得到大幅提升。
如今,我國擁有數千余自動氣象站臺,遍布全國各個省市,隨著自動氣象站的使用逐漸增加,使用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在實際工作中,受到設備、人為、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自動氣象站監測數據異常或丟失,那么如何保障自動氣象站檢測準確且完整呢?
一、環境因素
由于大多數自動氣象站設備均由智能化的電子元器件組成,其自身具有較強的敏感性,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進而嚴重影響到氣象觀測數據質量。另外,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使自動氣象站與測報環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導致部分影響嚴重的自動氣象站不得不進行遷站,進而嚴重影響了氣象觀測數據的完整性.與連續性。除此之外,雷電等天氣現象發生時將會產生一定量的電磁脈沖,不僅會導致自動氣象站的性能顯著下降,嚴重影響到氣象觀測數據的準確性,甚至還會損壞自動氣象站。
二、硬件設備發生故障
自動氣象站硬件設備的安全、正常運行是確保順利開展氣象監測工作的前提,若是設備挑選得不適宜,自動氣象站的監測有可能達不到想要的作用。再者,硬件設備發生故障必會嚴重影響到自動氣象站的監測。
三、設備測驗校準
當自動氣象站持續長時間工作,可能導致其自身性能下降,甚至導致傳感器精準度下降,所以要定期為自動氣象站進行測驗與校準。測驗可以更精確的感知每一臺自動氣象站的質量。像硬件元件的老化等問題,就是運用的時間過長,遇到此狀況,則需更換硬件。因而,自動氣象站要進行定時的測驗,查看,校準,這樣才可以使之到達最高的監測質量。
四、設備維護
在氣象監測工作當中,如果工作人員未能定期做好各儀器設備的維護工作,也將會嚴重影響到自動氣象站數據觀測質量。就放置在近地面層的自動氣象站而言,當暴雨發生后,裸露在外的感應器元件的表面極易覆蓋上泥土及灰塵,一旦雨水進入到深層地溫套管內,往往會將地溫變化規律打破,最終導致地溫觀測數據發生異常或缺測。另外,就雨量傳感器而言,一旦蜘蛛網、小蟲等雜物堵塞雨量計盛水器,往往會引起滯后降水,進而導致雨量觀測數據與實際雨量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等等。因此,氣象觀測人員必須做好各儀器設備的口常維護工作,以提升氣象觀測數據質量。
以上四點,就是影響自動氣象站監測的最主要的要素。因而,在自動氣象站運行時,要挑選適宜的設備,而且定時的測驗,查看與校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挑選自動氣象站的地址及環境,最好選在沒有攪擾它的作業的地方,如此,保障自動氣象站的監測準確及完整。